刘剑飞金谷子
据9月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某户外品牌联手一位国内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引发争议。事后,官方通报称金谷子,西藏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尽管主办方强调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当地政府也表示活动“手续合规”,尽管艺术家追求的是“艺术表达”,但这起事件仍然引发舆论争议金谷子,这足以说明,此事已超越个案,折射出时下商业行为、艺术创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烟花沿山脊燃放固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世界屋脊,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即使使用的是环保材料、燃放规模控制在最低风险等级,人类活动的介入仍可能对高原生态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高原草甸的恢复能力远低于普通地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旦受到干扰,可能需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还有,环保材料的标准是基于什么环境制定的?在平原地区验证过的标准,是否同样适用于高海拔、低氧、低温的特殊环境?生物可降解材料在高原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如何?这些专业问题恐怕超出了常规审批程序的考量范围。对于在生态脆弱区进行的任何人类活动,尤其是商业性质的活动,环境评估的程序合规固然重要,但实质性的环境保护更为关键。
一家户外品牌通过在高海拔地区实施艺术项目,意在强化其“探索极限”的品牌形象,但这不是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商业活动的通行证。当商业行为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时,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非仅仅追求营销效果。
跳出个案金谷子,此番事件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商业活动、艺术创作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契机——比如,是否可以建立更为严格的高原生态活动准入标准,对在生态脆弱区进行的人类活动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评估要求;企业如何真正将环境保护纳入核心价值观,切实成为环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艺术创作如何更好地遵循相应的伦理规范,当艺术创作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时,艺术家也需承担生态责任,审慎评估创作行为对自然的长远影响。真正的艺术不应以破坏为代价,而应成为唤醒生态保护意识的媒介。在脆弱生态区域开展艺术实践,应超越“手续合规”的基本要求,追求更高标准的环境友好与社会担当。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